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儿童用药不当会致伤致疾,基因检测可防止悲剧发生

2017-08-08 20:09:34赤峰博康生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4倍。


 

儿童用药不当而致伤致疾,甚至致死的事件,不断在媒体报道中出现。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每年有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陷入无声世界。100多万聋哑儿童中,30%以上是因为用药不当产生的毒副作用所致。


此外,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儿童,更是不计其数。

儿童是用药不良反应重灾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丽华指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跟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儿童药缺乏、抄说明书使用是源头。


 

资料显示,在当前国内的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儿童药物剂型仅有60种(含中成药),比例仅占1.7%。


由于缺少专业的儿童药物,医生只能直接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状况,将成人药品酌情减量直接给儿童服用。掰一掰,估一估,成了儿童用药常态。


 

而另一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跟个体基因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药物,是通过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类(CYP450)实现代谢。而这种酶存在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使其对各种药物的代谢存在个体差异。


 

杨丽华举例说,化疗药里有个叫“巯嘌呤”的药,美国一间儿童肿瘤医院发现,有的小孩吃了剂量不到别人的十分之一的药就会出现骨髓抑制等情况,后来发现这类孩子代谢这种药的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有突变,导致对这个药的代谢属于弱代谢类型,药物在体内蓄积,毒性就很大。“所以现在在巯嘌呤药物使用上,做巯嘌呤甲基转移酶的基因检测成了常规。”



 

▲药物基因检测意义重大


 

在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检测是入口。


“我们最近从外院转过来一个10来岁的白血病孩子,用了甲氨蝶呤这种抗肿瘤药,结果血液药物浓度监测显示比正常浓度超出100多倍,要进ICU做透析抢救。这种药物浓度监测是后知后觉的,如果能提前做基因检测,就能提前精准用药。”杨丽华指出。


 

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一般包括药物代谢基因检测,此外,研究已发现,线粒体基因12s rRNA A1555G、12s rRNA C1494T突变与儿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高度相关,检测此基因位点也可以筛查孩子药物性致聋的风险,避免“一针致聋”。


 

杨丽华介绍,儿童药物基因检测意义重大,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因为不用皮试,现在很多基层医院仍在使用。


但某些病人体内,氨基糖甙类药物会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导致药物致聋。


如果能提前进行基因检测筛查出氨基糖甙类弱代谢型高危病人,就可以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替代。


 

“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用了布洛芬解热镇痛,发生剥脱性皮炎,全身皮肤坏死剥脱,用抗生素治疗,又出现菌群紊乱,导致肺部真菌感染,治疗若不恰当,最后会导致死亡。其实追溯到源头,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老百姓不理解,以为医生小病治死人。”杨丽华指出,这种“处方瀑布”现象,就是一个药物引起的超敏反应,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能提前发现患者对这类药过敏,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用药指导检测就是通过现已成熟的DNA检测技术,检测孩子用药相关基因,了解孩子对特定药物的代谢能力,评估孩子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早知道哪些药物对自己的孩子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哪些药物疗效低而毒副作用大,从而找出最适合孩子用药体质的药物,调整用药剂量,降低药物对孩子的伤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伤害——通过检测可以明确知道孩子什么药能吃、什么药不能吃,安全用药,避免用药风险,减少用药伤害!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根据孩子的基因特点,有针对性的用药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少花“冤枉钱”!

一生受益——即使是轻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发育。有了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不仅可以指导孩子当下安全用药,还可以给孩子一生的安全用药呵护,惠及孩子的一生!

不当用药会给身体带来严重损伤,特别是儿童,肝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当用药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在美国,规定了新生儿必须进行安全用药的基因检测,以防止因基因问题而导致药物副作用对儿童健康造成伤害。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及早给孩子做一个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