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自私与慷慨,有时候就隔一个基因的距离

2017-08-16 11:01:27基因联盟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会停下脚步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却需要帮助的人呢?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人受过良好素质教育的体现,但是从基因解码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答案却不尽相同,在我们的身体中,有着这样一些基因,他们决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及对待他人的方式。

 

 

 

慷慨基因存在吗?

 

 

自从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大家的出行都方便不少,但总有那么一些人,用车方式总是让人止不住的想骂街。

乱停乱放就算了,但是撕二维码、锁上自己的锁、拆完篮子拆坐垫等等行为,直接让共享单车把一些国民的素质问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个人太不要脸,不是素质问题,可能是基因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以色列西伯莱大学心理学家爱伯斯坦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长期研究,从遗传学角度,首次发现了促使人类表现“利他主义”行为的基因,其基因变异发生在11号染色体上。

研究小组通过对几百个志愿者的基因检测,确定了他们身体中这种基因的“基因型”,然后通过一种简单捐钱的游戏对比了两个基因型的人群会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那些有“慷慨基因”的人显然要更加乐于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别人,主动捐钱的概率也要比那些没有“慷慨基因”的人高出一半。

由此可见,就像身高、胖瘦这样的遗传特征一样,一个人小气还是大方、乐于助人还是自私自利,或许是天生的。

 

 

体内因素决定你是否慷慨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研究结果显示,慷慨(AVPR1a)基因会促使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对脑细胞产生作用,人们因此变得慷慨。研究人员还发现,AVPR1a的启动区越长,它就越活跃;脑细胞在AVPR1a激发下越活跃,人就越慷慨。

还有科学家对一些平时就慷慨的人做了脑部 MRI 扫描发现,当他们有慷慨举动的时候,他们大脑中“奖赏回路”会连通,导致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增加,而多巴胺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老年痴呆症等神经内科疾病。这里多巴胺就是影响人正面情绪的物质。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一种叫“催产素”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慷慨或自私程度,科学家们称之为“道德分子”。催产素可以提升同情心,如果这个化学物质在某人身上被抑制,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自私的品性。

所以,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性格、你的情绪,继而影响你的行为,最终影响你的道德素质水平

 

 

后天环境和基因共同影响

 

 

据国外一项对大量双胞胎(包括一部分被不同家庭抚养的双胞胎)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基因和环境对性格塑造的影响分别为50%。

也就是说,一个人生来就带着自私的基因属性或慷慨的基因属性,但他长大后也可能变得骨骼清奇心灵透亮又或者自私自利,这是受周边的人和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