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编辑狗年两大门神:伯克利Doudna的双眼皮和MIT张锋的单眼皮

2018-02-19 08:01:52iShamu

 

 

李莫愁说

今天大过年的被我们伯克利的美女和MIT小帅哥刷屏。这两个家伙同时在《科学》杂志在2月15日同时在线发表两篇重磅文章,张锋把他发明的检测核酸突变的极其灵敏的技术叫做Sherlock((Specific High 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即夏洛克技术,神探夏洛克,谁不知道呢?这是张比陈列平会忽悠的地方,一个好的名字可以秒杀科学本身。如陈列平所说,对于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相当不满意,因为他自己作为最早发现PDL1受体的人,发明了一个词语没有火爆,而别人在他之后发明了这个免疫检查点的词语(把PD1/PDL1统统包括在内)竟然火爆全球,确实有一种发明一个词语就把自己的科学功劳抢了过去的感觉。

边看着这个重磅新闻,今天莫愁在家里面包饺子吃,看着女儿的眼睛看着张锋和超级名模超级美女科学家UCBerkeley的Jennifer A. Doudna突然想到了单眼皮这个话题。开始之前让我们先看看这两个大科学家的眼睛。莫愁吃饱了撑的,今天谈一下上半身的上半身。关于单眼皮的存在,欧美人会直接叫做 Asian Eyes。欧美人的世界里全是大眼睛高鼻梁深轮廓V形脸,审美疲劳的他们很多觉得东亚人的圆脸、小方脸好看,也觉得东亚人的鼻子很可爱,他们叫做button nose,觉得小小的还蛮特别。请看下图狗男女的眼睛!不!请看下图狗男女的眼皮!


 

两位都是潮人,名模Jennifer A. Doudna(左)和张锋(右);Doudna老师还真是具有好莱坞明星的风范;私以为zhang在照照片的时候也可以更加潮一点,酷一点嘛,不必总是放一幅严肃的中年油腻大叔图像嘛

如果你曾留意过,就会发现欧洲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清一色的标配“双眼皮”。而且莫愁仔细一想,还真的找不出哪个单眼皮的欧美人。在大自然中就有一条与我们审美完全相悖的定律,艾伦法则。根据艾伦法则,同一个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四肢更短、躯干越圆。张锋怎么不胖呢?在这么冷的Boston.


 

大过年的,在欧美等根本不知道单眼皮为何物,也不会去区分单双眼皮。所以如果将在亚洲风靡的“双眼皮整容手术”搬到这些地方去开业,血亏基本上是可以预见的。不过与其说欧洲人都是双眼皮,倒不如说亚洲人的“单眼皮”才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特征。Power versus money, Power is better than money for as long as it lasts. But it never lasts.权力与金钱,只要权力能持久,就比钱好得多,但是权力从来不会持久。下面是李莫愁的眼皮,自从老祖宗几万年来,单眼皮一直很持久。

内眦赘皮种族和眼皮并不代表荣誉……我知道有些兽人,他们象最高贵的骑士那样可敬;我还知道有些人类,他们象最残忍的亡灵天灾那样邪恶!” ——提里奥·弗丁,现任白银之手骑士团团长。

东亚人种独特的单眼皮,其实指的是眼眶内侧有一条皮肤皱褶,叫内眦赘皮。内眦赘皮是上眼睑褶皱、下坠包裹眼头的结果,有轻重程度之分。

李莫愁的眼睛漂亮吧,错了,李莫愁的手指才叫漂亮程度较轻的就成了内双,而较为严重的便成了所谓的单眼皮。这种内眦赘皮,也叫做蒙古褶,因一般认为现在的东亚地区,为蒙古人种的后代。


 

刘亦菲的蒙古褶


 

就算是双眼皮的亚洲人,有这道蒙古褶的也不少。例如刘亦菲的双眼如此具有东方神韵,就正是托了蒙古褶的福。

相反,没有蒙古人血统的白种人(高加索人),蒙古褶就极其罕见了,除非是变异或疾病等原因。他们的眼部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头骨眼眶部分突出,双眼是又圆又大。

 


 

然而因为审美的变化,东亚人总是以这道蒙古褶为耻,纷纷走进整容医院,想要改变这刻在基因里的印记。


 

这也难怪,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时,曾经的“蒙古眼”就被认为是“弱智”和“返祖”的现象。


 

唐氏儿的典型面相,多么憨厚多么可爱,李莫愁流口水啊


 

十九世纪末,一位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便把唐氏综合症,称呼为“蒙古人种病”。因为他认为唐氏综合症患者的眼部特征就与亚洲人十分相似,如蒙古褶和上扬的眼尾。他解释道,唐氏综合症是一种由高贵的白种人退化到低贱的蒙古人的病变。例如所有人在婴儿时期普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蒙古褶,而高加索人一般在3-6个月之后蒙古褶就会自动消失。


 

约翰·朗顿·唐


 

所以,他们才用“蒙古弱智”来描述此类患者,认为蒙古眼是“进化不完全的产物”。

 

亚洲人的眼睛比如陈列平的,一般来说有两个特征:具有epicanthic fold和缺失supratarsal  crease(韩国人缺失更明显),但不代表整体。


 

具有Epicanthic fold如下图:



 

缺失supratarsal  crease如下图:


 


 

眼睛类型分类:


 


 

非亚洲地区人的具有亚洲地区眼睛特征:


 


 


 

殊不知东亚人的眼睛不但与众不同,而且进化出了不少过人之处。

根据进化论的解释,东亚人独特的眼型主要起源于对极度严寒环境的适应。

如果在寒冷的地方,第一时间冻瞎的可能就是“双眼皮”的欧洲人。


 


 

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都起源于非洲,经过数百万年的迁徙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种格局。


 

而其中有一支,就在间冰期(较温暖)通过西伯利亚到达东亚大陆。


 

随着时间推移,大概在距今22000-18000年,寒冷的末次盛冰期便来临了。


 

为了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们的祖先无论在外貌、体格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早期人类走出非洲的地图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独特的眼睛才形成,以对抗恶劣的气候。

例如我们眼窝内脂肪层不但会加厚、还会进一步延长,而且眼部的皮肤会向内生长,使眼眶变小。这些变化的出现,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双眼。

 


 

虽然我们双眼没有感知温度的神经,但人体对眼球的保护却是无微不至的。
 

要知道为了保护眼球,人体最优先供热的地方之一就是双眼。

在红外成像中,就能看到眼窝周围是脸部温度最高的区域。


 


 

除了供热优先外,角膜和巩膜也像隔热层一样,能起保温作用。因为缺少血管的透明组织,它们几乎没有散热作用,还能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如果没有这些温度加持,“体液外露”的眼睛每一次眨眼都可能是冰碴子。

 

李莫愁去纽约冻得像条狗
 

对极度严寒地区的人民来说,眼睛几乎就是决定着生死的关键器官。

它不同于身体其他器官,可以用厚厚的兽皮包裹以抵御寒冷。

人类双眼必须裸露在外,才能获取到最重要的视觉信息。

如果在严寒的劣境中,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双眼很容易被冻得无法睁开。

失去双眼的视线,几乎就等同于葬身于雪海。

 

所以在原有的保暖基础上,东亚人特有的蒙古褶就是保温的必备良器,才能够东方不败。


 

这种从上眼皮脂肪层一直向下延伸直睫毛处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包裹双眼,使温度更难散失。


 


 


 

此外,上下眼皮的脂肪层也会变得更厚,甚至连眼窝内都填满了脂肪,几乎看不出凹陷。

这种平坦的结构不但降低了与寒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冷空气带走的热量更少,而且更厚的脂肪还能有效地保持眼部温度。

这些结构,无疑都大大地提高了东亚人的生存几率。

不过,就是因为这种脂肪饱满的眼部结构,出现那道双眼皮褶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了。

 

清朝时期的广州官吏


 

除了防寒作用,单眼皮对强光的缓和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研究报道,干净新鲜的雪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能高达95%。

也就是说在阳光下,95%的太阳光线会被雪面反射出来。

如果你盯着雪面看,就几乎等同于盯着天上的太阳看了。

 

李莫愁的朋友在拍《南极之恋》因没带墨镜患上雪盲症的赵又廷男神


 

所以去滑雪时,带墨镜成了很多人的不二之选。

因为雪地反射不但影响视野,还容易被“亮瞎了眼”,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顾名思义就是雪面强光刺激造成的暂时性失明,包括眼角膜、结膜等的损伤。

但我们的祖先没有发明墨镜该怎么办?

此时,眼缝更小和眼皮更厚的的眯眯眼,就成了抵御雪地强光的利器


 

 爱斯基摩人用这样的工具来防止雪地反光


 

此外,东亚人的小眼睛还自带墨镜效果——更浅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它位于视网膜的最外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可以吸收光线,减少光的散射从而保护眼内组织免受氧化损伤。

这层上皮细胞的颜色和透明度,就决定了其反射量和吸收量。

 


 

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颜色与人的肤色有关。这与胚胎时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曾为皮肤一部分有关。

但是奇怪的是,中国人明明比欧洲人更“黄”,但眼底颜色却更浅色。

此外,东亚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透明度也更低。

而东亚人这颜色更浅和透明度更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会使其对强光的反射量和吸收量都更变大。

这些结构,无疑都是东亚人的祖先成为雪原一霸的筹码。


 

同为蒙古人种的爱斯基摩人


 

古墓科普:夏洛克技术,神探夏洛克

总得聊点科学,Sherlock技术的原理实际上主要是利用Cas13a蛋白(又叫做C2C2)的一种叫做“collateral effect”的效应,简单说来就是,当Cas13a和crRNA结合,并识别相应的RNA序列之后,就激活了Cas13a的RNA酶活性,能够切割其他所遇到的任何RNA,这就是所谓的‘collateral effect’。此时,这个酶就会剪切一个荧光报告基团(quenched fluorescent RNA,实际上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RNA酶活性的试剂,正常情况下不发光,一旦被RNA酶剪断,就会发光,然后只需要检测到荧光就能够判断是否具有RNA酶活性了),然后发光,其后就可以被检测了。

 

Sherlock技术原理,看这篇文章,您居然在春节期间可以看到这里,莫愁服你了,你还是好好的再看一遍把,莫愁建议您买张峰的纳斯达克的股票EDIT,反正莫愁和莫愁的很多朋友都买了,下一个ilmn。听我的, 没错的。如果你实在脑子令不清,那你去买IBM, GE这些马上要倒下的巨人。如果你买了腾讯,那么恭喜你, 你很聪明。

 


 

此外,我们的大脸、短腿、塌鼻等特征,都与寒冷的气候脱不了关系。

因为在大自然中就有一条与我们审美完全相悖的定律,艾伦法则。

根据艾伦法则,同一个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四肢更短、躯干越圆。

这是因为四肢和附器越短小,散热也就越少。

 


 

例如有一个物种的体积只有8个正方体那么大。

那么把它们拼成1*2*4的长方体,其表面积就是28个单位。

但如果把它们拼成2*2*2的正方体,其表面积就是24个单位,比原来减少了4个单位的表面积。而表面积更小,也就意味着更低的散热量。当然,数学好的人应该已经发现了,同样大的体积,搓成球体才是最省表面积的。所以,春节期间,莫愁吃不知,秤砣Weight知道。


 


 

在19世纪,美国动物学家艾伦就发现,跟温带的兔子相比,北极兔的耳朵和尾巴更短,身体也更圆。

同样的情况,也普遍地发生在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身上。

此外,来自不同纬度的同一物种,也遵循着艾伦法则。


 


 

当然,这个法则也同样没有放过人类。


 

那些住在炎热地区的人,就盛产大长腿,如非洲等地,而东亚人就明显四肢相对较短。


 

人类学家曾测量了不同种族的坐高与身高比,东亚人为0.55,欧洲人为0.5,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则为0.45。

 


 

除此之外,艾伦法则也同样适用于面部特征。

1968年A.T.Steegman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两组幼鼠放到分别放到22℃和5℃的环境中90天,并给予充足的水和食物。实验结束时,他发现在寒冷条件中生存下来的老鼠,有更狭窄的鼻腔、更宽的脸,尾巴和四条腿也更短。狗年李莫愁谈老鼠有点不大狗道,可是,莫愁真的找不到狗的文献


 

1914年一本书中的亚洲人面孔,那时候莫愁的爷爷在最莫愁的奶奶


 

而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东亚人小而塌的鼻子,也正是艾伦法则的体现。我们都知道,鼻子的功能除了闻气味外,还能对空气加湿加热。


 

较小的鼻孔和更深入的鼻腔,都能提升加热冷空气的效率。这样,我们的器官和肺才能避免被冷空气所伤。


 


 

所以说,那些你认为丑爆了的单眼皮、短腿、大脸、塌鼻,也曾带领我们祖先开疆扩土。想到了莫愁最喜欢的权力和游戏"winter is coming"明白这其背后的成因,就更无须介怀西方人强加给我们“东亚病夫”、“蒙古弱智”等蔑称。因为这些特征,正是几万年风霜加冕最好的印记。

欢迎兄弟姐妹梦参加莫愁在这个周末的会议,交流信息,交流友谊,在硅谷的中心有那么一个被中国人买下的大房子里面。

活动预告

 

各位在美国的小伙伴们,美国西部时间本月24日(周六),莫愁将和科学江湖的小伙伴,聚于南湾Santa Clara Conventional Center边上的(250 W Tasman, San Jose),下午一点半开始讨论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近期的一些新技术、热点和投资机会,交流友谊。和美国的医生、科学家、工程师、金融投资者们一起,欢迎各位江湖朋友们参加。

请搜索添加微信号13867470693,注明“GuguAI,同时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

如果您有好吃好喝,以及好玩有趣的项目,也欢迎带来和大家分享。

 


 

主题:AI、科学、医学 and make friends

时间和地点:

       2月24日 (周六下午1点半):国电大厦State Grid,Cisco边上,Santa Clara大的体育场边上

The Bay Area


 

旧金山湾区是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气候最好的地区之一,为美国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最大都会区。共5个区域:北湾(North Bay)、旧金山市区(The City of San Francisco)、东湾(East Bay)、半岛(The Peninsula)、南湾(South Bay,San Jose and Silicon Valley)。区同时是科技产业,生物产业和投资业的摇篮,人均GDP全美第一。北湾是美国著名的酒乡和美食之都,据称全美90%的葡萄酒都产于此。而南湾的硅谷同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英伟达、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众多科技公司。一流的教育环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 ,以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截至2017年,逾百位诺贝尔奖得主(伯克利94位、斯坦福67位) 、菲尔兹奖主(伯克利13位、斯坦福7位) 和图灵奖得主(伯克利23位、斯坦福20位) 在湾区工作或求学;逾200位奥运会冠军。Santa Clara University,(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等。

 


 

人工智能与医学西溪峰会

1月27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与医学峰会在浙江杭州的西溪宾馆召开。虽然大雪纷飞,但还是有近40位“千人计划”专家、近20位AI和医学领域技术大咖、100多位临床医生、以及相关技术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等200多人的参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彭绍亮、浙江大学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吴健和莫愁一起应邀发表主旨演讲。


 

李莫愁和团队共同宣布了Alphacait包括肺癌、胰腺癌、三阴乳腺癌、肠癌、胃癌在内的五个肿瘤临床试验,以及基于深度学习和合成致死遗传学模型的方法,此方法,相当于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为某一个病人,专门开发一个联合用药,经过前期的试验,有效率在20%左右,希望未来能为患者带来福音。

会上成立了人工智能医学科技产业联盟,致力于医学、技术和产业领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互助

大会前西溪湿地的欢迎晚宴,科学侠客和温州市洞头区来的岛上最好的小海鲜

大会结束以后,硅谷走出的创业大神,中美冠科Crownbio董事长余国良博士碰巧出现在杭州,居然请莫愁吃饭。余博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Blackburn博士,并参与了端粒酶的发现,他参与创立了硅谷著名生物技术公司Epitomics,后以1.7亿美元价格转让至了Abcam。余董的中美冠科Crownbio于去年12月被日本JSR 26.4亿元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