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我去检测了自己的基因,发现自己果然是“怎么吃都不胖”体质……

2017-05-11 15:41:35麻范儿

 

上周尹珊珊请我看《速度与激情8》,看到片尾多姆给刚出生的小儿子取名叫“布莱恩”时,我俩相视同时发出一声慨叹。
 


 


 

再加上全片时不时出现的关键词“family”,走出影院后尹珊珊语重心长地对我总结了句人生真谛:

“对于80后来说,到了咱们这个年纪,一健健康康的,二婚姻家庭没有太大的问题,人生就很幸福了。”


这话听起来透着“标准超低”的无奈感和无力感,但仔细想想,又确实是只有看得很通透的人才会说出来的大智慧。就拿我自己来说,去年开始觉得身体明显大不如前:冬季必然会被感冒侵袭一次,嗓子发个炎就能失声两个月,春天满城杨絮时节会过敏诱发荨麻疹,免疫力一下降肋软骨炎就开始发作……所以难怪,几年前闺蜜们见了面还会讨论:“你最近又用什么好面膜了?有没有新的香水推荐?”如今真正关心你、最亲近的人都只会说:“注意身体啊,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就拿尹珊珊来说吧,她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在向我安利“基因测试”这个东东,原因是她自己花钱测了,觉得很fancy,之后就极具鼓动性地跟我说,破解基因密码就如同“看到了上帝的意志和秘密”,对保持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我并没有她想得那么形而上,只是觉得,解密自己的生物学信息,提前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我们这些惜命又无助的小中产来说,可能是一笔很值得的消费。于是就跟着她入了坑。


这两年市面上如雨后春笋般出来好多基因检测的机构,连我妈办保险的机构都送了她一个号称价值2000块的基因检测。我对这种瞄准广场舞人群的项目自然不敢轻信,而是直接买了尹珊珊推荐的那个牌子——WeGene。


WeGene


缴费之后就收到一个盒子,里面有个收集管,检测过程比起抽血什么的轻松无痛苦多了:按指示收集一定量的唾液到管子里,然后封装好寄回检测机构。随盒子寄来的还有一张顺丰的快递单,是已经付了费的,所以无需另付邮费。


之后会定期收到微信服务号的动态提醒:您的样本收到了、您的样本已经上机检测了,直到一个月后寄出大招——您的检测已经完成并生成报告了!


 


接下来就冒着泄露个人最高隐私的风险,把自己的检测数据抽丝剥茧地分享给你们看(感觉自己从此面对你们再也没有秘密了)……
 


 


 

因为前几年有本很火的书叫《人类简史》,我也是那本书的忠实读者,所以报告拿到手上我第一时间查看了自己的祖源成分,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的祖源里99.93%是北方汉族,那些让我不明觉厉的通古斯族群、雅库特人、约鲁巴人、因纽特人之类的祖源,通通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数据分享给了尹珊珊,她一声惨叫:“我也是啊!纯种北方汉人,跟任何比较洋气的因素都完全绝缘的啊!”记得之前有个朋友测出来自己的祖源里只有59.77%的北方汉族血统,还有傣族、苗族、高山族、畲族血统。而我们俩,在进行了半天的心理建设后只得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玩不出任何花样这个残酷的现实。


 

我的祖源


我的尼安德特人比例是2.813%,超过了47.57%的WeGnen用户,尽管我并不太明白这个数值意味着什么。


 

我的祖源


我的运动基因显示,我的耐力值是62,爆发力是64,都刚过及格线。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个体育成绩非常一般的人了——以后就可以坦然地解释,“胎里带”呀!稍微让我有点意外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属于爆发力很差、耐力还不错的那种人,因为在我的中学和大学时代,我的百米跑成绩始终在及格线边缘徘徊,800米跑却可以轻松拿到满分。然而基因检测的结果竟然告诉我我的耐力其实是弱于爆发力的,这不禁使我对自己800米的好成绩感动不已——我一个先天条件这么差的人,800米还能拿满分,可见后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呀!
 


我的体质特征


作为一个瘦子,我随便扫了一眼“我的体重管理”栏目,显示“饮食对体重的影响较小”、“运动对体重的影响中等”。这是准确的,我真的是30多年怎么吃都不胖体质,不过也许运动运动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一点,最近正在尝试,等有了成型的数据再来向你们汇报。


 

我的体重管理


营养代谢能力显示,我的乳糖代谢能力弱、咖啡因代谢能力弱,难怪我这么不爱喝牛奶,咖啡也是喝完很容易肠胃不适(虽然主观上爱喝,可是确实摄入量不敢太大)。有趣的是,几乎从不喝酒的我酒精代谢能力竟然是“强”,真不知道这个结果发布出去对我是喜是忧……维生素A需求高、叶酸和维生素B12、维生素E需求都是“稍高”,看来这些是我未来补充营养的重点。


 

我的营养代谢综合结果


遗传性疾病这一项,很庆幸,没有携带任何遗传疾病。感谢爸妈给了我还不错的身体底子。



 

我的遗传特征综合结果


接下来说说我最关心的“健康风险”数据,这个版块的检测非常详细,涉及92项结果。最值得警惕的有3项:我罹患乳腺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81倍(马上联想到安吉丽娜朱莉之前也是因为这项风险较高主动切除了乳腺);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是3.27倍(这个好可怕);哮喘的几率是2.72倍。看完我就赶紧给自己预约了个协和医院的全面体检,特别是妇科和心血管门诊,我想我得好好跟医生聊聊了……


 

我的健康风险综合结果


几年前我的体检报告就显示我有心律不齐的状况。医生也提示我,尽量不要从事跳伞、蹦极等比较惊险的运动。去年在澳大利亚旅行时,我先生非常想拉着我一起体验跳伞之类的极限运动,都被我严词拒绝了。当时他非常扫兴地抱怨我“胆小”、“不够酷”,我跟他说医嘱就是这样,他还不以为然。这次我拿着基因检测报告特地正色强调了这一点,他听完很郑重地点点头:“哇,既然风险提示都到这份儿上了,真的是要注意啊!”


还有一些看起来相对“然并卵”但却很有趣的小指标,我也认认真真一一研读了。比如说“耳垢类型”是“干燥的耳垢”,虽然不明白测试这个的意义何在,但之前我曾在果壳网看过一篇科普文章说,位于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耳垢是“干”还是“湿”,其中决定湿耳垢的是显性基因。几乎所有欧洲人和非洲人的耳垢都是潮湿、褐色并且具有黏性的,但超过80%的东亚人则具有干燥的耳垢,这种耳垢中缺少一种蜡状分泌物。


“见光喷嚏”的指数是“见光打喷嚏的几率低”。据说人群中有大约10%到35%的人一见到阳光或灯光就鼻腔发痒,容易打喷嚏。因强光引起喷嚏的体质具有遗传作用。父母中一人属于这种体质,那么他们的子女有半数以上继承这种体质,但这只是一种普通的生物遗传现象,不是什么疾病。


 


 

我还特别注意到一项叫“避错倾向”的,我的测试结果是“可能不善于避免错误”。查了一下避错倾向就是避免曾经导致负面结果的选择。过去一些研究表明,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与这种试错学习相关,这意味着多巴胺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变化可能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看到这儿我想起一句老话:“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这种类型是不是就属于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那可真是“不撞南墙头不回,撞了南墙也不回”啊!


收到电子版报告的那一天,我恰好跟父母在一起。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认真地把这份报告读了三遍,然后我就立刻给爸妈也下单各买了一份。(其实越早测参考意义越大)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多一份健康参考也没什么不好。鉴于我之前说服我妈放弃了那个免费赠送的检测,这次必须赔给他们一个靠谱的产品,而且得我来买单才有诚意。
 

 

 


 

WeGene测了基因的60万个位点,但目前解读的报告只涉及不到三分之一。WeGene对所有用户承诺,随着样本量增大和研究深入,未来这份报告会保持更新,扩充很多其他新测的内容,对那些尚待开发的领地,我保有更大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