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检测,会让保险公司陷入两难境地?

2017-09-01 12:01:15颐墨视角

 

 

 


 

 

 

之前我们曾刊发过基因与保险的文章,时过两年,市场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刊文,认为基因检测正在成为威胁保险行业的巨大隐患。


 

 

 

曾严格被限制用于医学用途的基因检测现在只需要花几百美元就能在网上订购,基因检测逐渐在向C端下沉。


 

从2007年至今,加州的23andMe公司已经成功为超过200万人提供了祖源信息,健康风险和遗传信息相关基因的检测服务。


 

而就在今年 4月,23andMe公司获得批准可以向消费者提供能够显示包括阿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在内十种疾病风险因素和遗传情况的基因检测服务。


 

这预示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信息将直接流向消费者,无疑这种信息的流动会对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


 

 

信息就是力量


信息是维持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天平的重要砝码,而基因检测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保险公司担心如果无法合法获取消费者疾病相关的基因信息,他们将失去对优质客户的把控能力。而投保人则担心如果保险公司获得了自己的基因信息,会差别对待自己或者拒保。


 

显然未来相关政策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造成问题。


 

能干预到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信息平衡的主要是预测性基因检测。与诊断性基因检测不同,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受众通常是没有病症的健康人群,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可能的患病风险。最著名的预测性基因检测要数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做的乳腺癌基因检测,由于检测结果显示她有很高的患病风险,安吉丽娜.朱莉最终选择做了双乳切除手术。


 

 

 

 

 


 

通过预测性基因检测获得的基因信息不仅影响做手术这样的医疗决策,还会影响到保险产品的选择。一个携带有高患病风险的人更有动机去购买保险产品,而目前提示这类风险的预测性基因检测不被要求像诊断性基因检测一样必须向保险公司披露,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相对于保险公司获得了相当的信息优势。


 

而这种信息优势则会催生保险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造成对保险人的逆向选择。《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相关的事例,一名女性在发现ApoE4基因(与之相关的基因突变会增加阿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检测呈现阳性之后购买了长期护理险,而在之前保险公司对她的记忆力做过三次测试,均未发现基因检测所呈现出的异常。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被告知相关疾病基因信息的参与者购买长期健康险的人数是未被告知的人数的5倍!


 

逆向选择一旦产生将会对保险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猛而相关保险披露政策没跟上的情况下,保险公司面临着利润大幅缩减和保费会大幅上升的两难困境,这都可能会拖垮保险行业的一根稻草。因此,有不少的保险业人士表示,既然基因检测的信息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就应该披露给保险公司。


 

 

 

 

 


基因检测,焉知非福


虽然保险业对基因检测产生的信息冲击忧心忡忡,但是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发展也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瑞士再保险公司的Christoph Nabholz就表示,他们对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早期征兆的基因信息相当关注,因为这些信息可以更好的帮助维护公司寿险和健康险投保人,这能够很好的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


 

南非健康保险公司Discovery也计划为客户绘制“基因地图”,而Discovery的Jonathan Broomberg则表示,“基因地图”绘制的关键点在于相关信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了解清楚了这些信息,可以给用户提供医疗干预或生活方式从而改变可以减轻风险。


 

总体而言,对于保险公司管理自己的投保人,基因检测还是有巨大价值的。


 

 

 

 


基因信息流向保险方已是大势所趋


就当前政策而言,监管方还是倾向于保护消费者,并不强制消费者必须向保险公司披露自己的预测性基因检测信息,但是落地的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英国的保险业就正在计划制定一个定期更新的基因信息使用禁令,禁令每三年一次更新,禁止相关保险公司使用投保人的预测性基因检测信息来为自己牟利。而在美国,“遗传信息非歧视法”(the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禁止健康险公司使用基因信息牟利,但不对其他类型的保险做出限制。而事实上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现在都在为立法强制要求消费者披露预测性基因检测信息摇旗呐喊。


 

监管的天平可以说完全倾向投保人,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针对于亨廷顿舞蹈症的基因检测,投保人如果做了这方面的检测,再购买一份价值50万欧元的人寿保险,会被要求必须向保险商披露相关的基因检测信息。尽管如此,还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实情况可能更加错综复杂。来自于保险业智库日内瓦协会(Geneva Association)的Ronnie Klein表示,与亨廷顿舞蹈症不同,大多数疾病产生与生活方式,环境,基因组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例如,虽然ApoE4基因增加了阿茨海默症的风险,但是许多没有这个基因变异的人也会得阿茨海默症。


 

一些监管方如德国已经立法禁止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市场整体的趋势,因为消费者仍然可以在国外做相关基因测试。


 

就像保险公司会询问投保人家族疾病史一样,获得投保人相关的基因信息也将会成为例行公事的告知事项。毕竟在艾滋病血液检测首次出现时,保险公司也担心这会导致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监管方虽然认为基因信息作为个人的基本禀赋,不应该用来计算保费,但是认可其可以在保险条款中呈现。随着基因检测逐渐走向大众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需要克服的类似上述的评估困境还有很多。

 


 

来源:财新健康点 caixin-life


 


 

推荐阅读:

保险公司与基因检测的爱恨情仇

 


 

今天原本是想写写Helix的,但是我的Helix体验还没彻底完成,同时在天涯看到

一个保险销售写的帖子,其中关于基因检测的部分很值得分享一下,所以今天换个话题。


 

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在美国的医疗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不例外。国内由于医保还是政府的,商业医保发展刚刚开始,在一般的医疗行为中,商业保险公司还不是主要的支付方,医疗机构包括基因检测都还在抱政府医保的大腿。


 

即使在美国,能被保险公司cover的基因检测产品也为数不多。但国内的保险公司倒是对基因检测钟爱有加,今天看到搜狐公众平台上转载的一篇天涯的帖子,标题是《终于离开了保险公司,说说其中的内幕》,其中有一段关于基因检测和推销保险的描述,原文如下:


 

不知道大家听过XX人寿的基因检测没有,就是通过检测基因预测你可能存在的致病概率,看看你患某种病的概率。是X寿在卖保险时附赠的赠品,按投保的数额来分档次,最低一档号称在外面医院做要1680快,检测多少个项目我忘了,但我只想说这个东西只值168块!!!不骗你们,如果从公司那里团购(没错,公司卖给我们,我们再送给客户),团购价大概135块!


 

一旦你们买了保险,他们业务员现场把基因盒子里的工具出来就给你采样(唾液)了,主要是防止客户变卦。当然,一旦客户退保,就必须赔偿1680块!!!业务员整整赚了1000多块钱!!!


我亲眼看见一个同事这么空手套白狼从客户那里坑了1000多块钱。因为客户要退保,可是已经做了基因检测了,那个业务员就骗客户说帮她交了1680块的检测费了,必须要赔这笔钱才能帮她退保。那个客户是个年纪跟我妈妈差不多大的阿姨,我眼睁睁看着她拿出一沓钱啊,我看着就难受,但是我什么也不能做,毕竟她不是从我这里买的。我也不能揭穿同行……


我要告诉你们,犹豫期间退保的话你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犹豫期可以无条件退保!业务员送的礼品出于人道主义,你们最好退,业务员也不容易,但是不要赔偿什么东西给他,尤其是钱!


犹豫期是从业务员拿一张很小的单子给你们签字开始的。我一下子忘记那张小签条叫什么来了。就是一张一块钱钞票那么大的条子,你一签,基本上第二天开始就是犹豫期了,这十天算上节假日的。


最关键的还不是这个,最关键的是基因检测这个东西其实是个鸡肋,你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吗?花那一千多快甚至几千块检测基因这种事其实没什么意义,不想说太多。


 

团购价135元的基因检测,估计成本在100元以下,顶多做一次质谱,更有可能是做做PCR——当然,也可以像我之前介绍过的那样,什么也不错,按统计频率随机出报告即可,反正不可能证伪。基因检测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防止用户退保的工具——其实,如文中所说,这并没有什么法律依据。这个团购价135元的基因检测本身的质量如何,并不是要考虑的事情。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地推能力很强大,否则基因检测公司也不会争先恐后地把自家的产品塞进保险公司的销售网络中。但如果都是这封帖子中描述的产品和营销方式,恐怕对于整个行业都是饮鸩止渴而已。


 

凯撒集团作为HMO模式的典型,对基因检测的应用方式完全不同。根据GenomeWeb的报道和凯撒集团发表的论文来看,在过去的几年里,凯撒集团利用基因芯片对其20多万保险客户进行了较全面的基因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客户的健康医疗服务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在提高客户的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保费的支出,提高收益。


 

根据GenomeWeb的报道,凯撒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完成50万人的基因组检测,具体的技术方案会在芯片、外显子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之中做出选择。庞大的基因组数据,加上已经存在凯撒集团数据库中的医疗和健康数据,会给凯撒在精准医疗方面带来什么样的技术和数据优势,令人期待。


 

这种应用基因检测技术的方式,显然比恐吓用户不要退保来得有价值。


 

保险公司不仅仅在使用基因检测技术,同时也是诸多基因检测公司的投资方。比如,泰康人寿就是华大基因的重要股东之一,这显然是在做长远的布局。


 

一方面,保险公司希望能利用基因检测卖保险或者是降低保费支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很忌惮用户掌握基因组数据后的逆向选择。


 

正如那位保险销售所说,以现在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仅仅根据基因组数据评估一个人的复杂疾病(例如肿瘤、二型糖尿病等)的风险都是不靠谱的。但是,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方法,根据基因组数据,如果从10万人中选出1000个患病风险最高的人,要做到这1000个人的发病率高于全部10万人的发病率,还是不难的。


 

换言之,如果对重疾险所涵盖的所有跟遗传有显著关系的疾病都进行这样的计算,让风险最高的人群去买相应的保险。要做到这样人群的获赔概率高于整体概率,以现在的研究水平,这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对个体没意义是因为这是个概率的游戏,概率放到群体上就有意义了。而保险的精算,恰好也是一个概率游戏。


 

保险公司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的团队,算出来的产品自然不会亏钱。但如果,消费者掌握了保险公司所没有的数据(比如基因组数据),还有专门的公司帮他们算概率的话,这保险产品能不能挣钱,就不好说了。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零和的博弈,并没有带来什么新价值。


 

我更期待的是像凯撒集团那样,有保险公司能在掌握大量资金,支付方式,医疗数据和消费者的情况下,利用包括基因组技术在内的生物和信息技术,真正地推动医疗健康服务效率的提升,达到降低保费支出,获得更大利润的目的——对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游戏。


 

来源:技术宅 

作者:Bio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