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检测说我脑子不正常,然而我觉得这很棒

2017-05-11 16:26:57雅君的好用分享

 

 


 

作为一个对自己充满好奇的人,

我最近做了一件

科学了解自我的事。


 


 

我把自己的基因送去做了检测
 


 


 


 


 

选的检测机构是WeGene
 


原因1是有朋友用过觉得不错;

原因2是在知乎上搜索「基因检测」时

看到行业相关人士@夜神K2

网上为什么对基因检测的口碑不好?」问题下的回答里

比较了国内的基因检测尊贵值
 


他定义的尊贵值是

检测产品价格

与通量(检测了多少个基因组位点)的比值


 


他显然是用「尊贵值」做反讽,

我理解,尊贵值越高,性价比越低


而Wegene在他眼里是最不尊贵的
 

也就是靠谱度和性价比最高的。

于是我就选了Wegene


检测过程比我想象中简单

绑定了微信号,付款后收到一个精致盒子

按指示把自己的口水吐到收集管里

封好后装回盒子寄回去


然后就是等啊等,

等了一个月后,我终于收到了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




 

我知道了自己祖上从哪里来的。我的组源里除了北方汉族,居然还有韩国人、傣族、苗族、畲族、高山族



 

也知道了自己乳糖不耐受,难怪每次牛奶喝多了会拉肚子。报告上给的建议是每天喝不多于200ml



以及饮食对减肥影响效果小,运动对减肥影响效果大。难怪我吃多吃少,体重都那么稳固,也找到了更多健身的动力——不能浪费「动动就能瘦」的体质呀。



 

没有查出任何遗传病,不用担心影响下一代😝(如果我有下一代的话)


 


 

在健康风险一栏,看到:精神分裂、双相障碍、注意力缺陷风险高于平均值时,我先楞后笑,截图发了一个朋友圈。
 


 

有损友看到后打趣我,「一直觉得你是精神病人思路广,没想到你真有精神病倾向啊。」


 

她不知道的是:

 


 

我不止是有倾向


我真的有过精神病史。


而且,


我觉得「脑子不正常」这事挺棒的。

 


 


 


 

先说精神病史是怎么回事吧👇。

 


20多年前,还是个幼稚园小朋友的我隔三差五会肚子疼、头疼、恶心、呕吐,被我妈带着一趟又一趟跑医院,内科外科儿科各个科室看过去,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我妈牵着我站到了精神科的门口。


 

门内的白大褂问了我一堆问题后,给我头上套了一坨带夹子的电线。「来,做下脑电图检查。」


 

结果是:脑电图异常


 

医生在病历本上写下诊断:「腹型癫痫」。一种比较少见的癫痫。于是,从7岁到10岁,我吃了3年精神镇定类的药物。


 

这期间我是医院常客,除了自己受罪,也把我爸妈折腾地够呛——经常是正上着班,就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我不舒服,让家长来带我去看病;半夜里我腹痛发作,他们套个衣服就抱着我狂奔去医院。


 

那时候的我对于得癫痫这事,有强烈羞耻感,也会觉得自己和其他小孩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让我不安。被老师同学问病情时,我总含糊带过,像偷藏了一个秘密。


 

有相熟的医生私底下劝我爸妈要二胎,「像你家这种情况,我可以给你开证明,你们能申请再生一个。


 

那时已经有计划生育了,但在优生优育角度,当时体弱多病的我在医生眼里大概属于不合格产品,所以不算数。


 

爸妈拒绝了这个二胎提议。长大后,我和他们聊过这个事,他们的解释是,如果我是特别健壮的孩子,他们也许会想再要一个。但我不是。「你当时身体不好,我们觉得要把所有的关注都给你,把你照顾好啊,哪还有时间、精力再要个宝宝。」


 

我的身体状况,在别人眼里,是残次品的标志,而在他们眼里,是给我更多爱的理由。 


 

不过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我生病而放松对我的要求。除了要吃药、不时请病假去医院,我的生活和其他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调皮淘气,该挨的打我一顿都没有逃掉过。


 

小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我问我妈,我是不是吃药变笨了所以不会做。我妈会说,「跟吃药没关系,你那不是笨,是花的时间不够,没认真学。我陪你一起学,相互监督,都不许耍赖偷懒。」


 

我们共用一张桌子,我算我的数学题,她看她的会计考试书。在我妈小鞭子的抽打下,我成绩一路都不错。她也顺利转行做了会计。


 

随着长大,我肚子疼的发作频率越来越低,吃药吃到第三年,已经没什么症状了,我不肯再吃药,也不愿再去见医生,我妈被迫同意了。这之后直到现在,我没有再接受过任何腹型癫痫相关的治疗。好像也没任何问题。弄得我怀疑当初是不是医生误诊。



总之,我跌跌撞撞又兴高采烈地活到现在。


 


 

为什么现在的我会觉得有精神病史这事棒棒哒呢?
 


因为这段经历让我确认了爸妈对我无条件的爱,哪怕我是个别人眼里笨笨呆呆的病孩子,他们也还是爱我。这份爱让我面对世界充满底气,满怀信任。


也让我知道,真正爱你的人,看到你生命里的缺口,不会因此嫌弃,而会用爱注满它。


 

老实说,成年后的我不论是工作还是感情都多有一意孤行之事,也为此没少和爸妈对峙。在吵的最厉害的时候,这件事就会顽固地冒出来,让我相信骨血里我们是相爱的


 

也因为有过精神病史,我很小就体会过被污名化、被别人视为残次品的感受,我真心相信并推崇多元、宽容、平等的理念


 

后来做了记者,我特别愿意采访边缘小众人群:精神病人、上访者、智力障碍者、LGBT、无性恋……为他们发出声音。虽然说起来有点不够客观中立,但我天然觉得我和他们是同类,保护他们也是保护我自己。我们没什么区别,如果我的生活境遇比他们好一点,只是因为我多了一点运气。


 

也喜欢去写各种活法和常人不大一样的人。比如卖了房子车子去航海的铁路工人,热爱写诗的精神病院护士……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被主流社会认定为异类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生命力量和光芒


遇到对我说「你干嘛要跟别人不一样」、「你能不能正常一点」这种话的人,我会想,「不一样,又怎样呢?正常的标准是谁定的?为什么一定要正常呢?


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一书中说过:「我们关于什么是正常的概念,完全取决于特定社会强加于其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却因文化、时代、阶级、性别的不同而不同。」我深以为然。


 

我在做选择时,干脆不去想别人眼中的我正不正常,我更关心自己内心感受是什么,也就是:我喜不喜欢,我开不开心。 


 


 


 

如果以主流标准衡量,现在的我身上仍然有不少脑子不正常」的迹象。
 



检测显示,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倾向偏高


比如我的确轻度注意力障碍,症状是:易分心、易冲动、喜欢刺激、自行其是。


这当然有给我带来麻烦,但它也有带来好处,而且是很大的好处。


知道为什么吗?


和我一样有注意力障碍的「病友」Tal在哈佛幸福课上解释过原因:「注意力障碍实际上迫使我只能学我真正喜欢、关心的东西,因为做别的我就集中不了精神。它强迫我专注让我快乐的东西。」这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


从小到大,我不感兴趣的东西,就算为应付考试学了,考完之后就会彻底忘记。我只能记得我真正有兴趣了解的东西。(也算是奇怪的能力吧)


有朋友问过我,你是怎么做到一路都把兴趣变成工作的
 


有个原因是,我没法像那些注意力集中、自律性好的人一样,能把不喜欢的事情也做得漂亮。我如果去做,多半会捅娄子,为避免害人害己,我尽可能找我感兴趣的事做。就算一开始做得不好,做多了,总归有进步。


如今回头看,我一直走在想去的路上。


 

我是谁?」是一个会陪伴我们终生的问题。
 


我们渴望更多认识自我,为此在世间不断探索。这是成长中的重要环节,更重要但更容易被忽视的是,我们怎么看待自我,是用消极眼光,还是积极眼光。


同样是发现自己异于他人之处,选择前者,你更多想的是怎么隐藏、纠正不同,如何逃离羞耻、焦虑感。选择后者,你更多想的是怎么接受拥抱不同,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关于怎么看待自身优缺点,黄执中说过两句话,我很认同,在此也抄送给你:


一句是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另一句是:这世界上,每一个特点,放对角度,都是优点。 


 


 


 

本来只是因为做了基因检测,觉得很好玩,想分享一下体验感受的,一不小心写多了。
 

 


如果你也好奇祖先来自哪里,自己有没有遗传病、健康风险状况如何,要减肥是更多靠运动还是更多靠节食等等问题,想更科学地了解自己,可以去测下。


 




 

最后想说,在你了解自我的过程中,你发现的每一个自我特质,哪怕最初让你痛苦,但换种眼光看,都可能是隐藏较深的礼物🎁。
 


不要害怕被别人说奇怪。你不奇怪,你只是特别。


愿你用你的方式接纳自身的特别,并让它发光。


 


 

插图来自:Maori Sakai、宫崎骏《千与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