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少见突变迎来新型靶向药:有效率73%

2018-01-05 08:07:02医墨

开门见山,今天讲三件事。


首先,同一个基因,不同的突变,意义可能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以EGFR基因突变为例:


  • 19外显子缺失突变、L858R点突变,意味着患者对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等一系列EGFR抑制剂敏感;

  • T790M突变,意味着患者对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等第一代EGFR抑制剂耐药,却提示患者对AZD9291等第三代EGFR抑制剂敏感;

  • EGFR 20号外显子的突变,除了S768I点突变外,绝大多数突变对目前已有的EGFR抑制剂均耐药。


 

你看,就一个EGFR基因,不同的点突变,意义就相差那么多。


因此,要真正理解和看懂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其实还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基因,意义不同;同一个基因,不同的位点,意义不同;同一个基因同一个位点,不同的突变形式,有时候意义也不一样。


比如,著名的BRAF突变,在600号氨基酸位置,最常见的突变是V600E,但是也有其他类型的突变,V600K等,对靶向药的敏感性还是有差异的。


 

其次,这几年,学术界、工业界和医学界对一些少见突变,其实已经投入了很大的研究,这极大地推动了肿瘤的精准治疗。

 


 

意大利Pilotto S教授领导的国际多中心团队,就曾报告过一个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数据,纳入了35例携带EGFR少见突变的肺癌患者,其中主要是G719X和L861Q,发现这些突变接受第一代靶向药治疗的有效率只有25.7%,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只有5.1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49个月。这其中,最难治的就是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患者。


 

最后,一物降一物,只要持续研究和创新,总能找到相应的特效药,这点“盲目”自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是要有的。

 


 

针对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这类突变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2%左右),近年来poziotinib显示了其良好的疗效。


 

2017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教授展示了如下的临床试验结果:11名患者接受了poziotinib的治疗(16mg,每天2次),8名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其中包括1名脑转移、1名脑膜转移的患者,有效率为73%,疾病控制率近100%;疗效维持时间最长的患者已超过半年。主要副作用是:腹泻、口腔溃疡、甲沟炎和皮疹等。


 


 

此外,在另外一项2期临床试验中,39名接受过常见EGFR抑制剂治疗并出现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poziotinib的治疗。这39名患者中,包括19名携带T790M突变的患者,2名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结果提示:3名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达到客观缓解,携带T790M突变(不管是组织、还是血液)和PIK3CA突变的患者,疗效更差——这么看来,poziotinib没准会成为专门用来治疗携带EGFR少见突变的患者,但是对常见突变以及常见的耐药突变,并不是特别合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靶向药,就要选对靶点,合适的基因突变对应合适的药物,从而实现疗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Outcomes of First-Generation EGFR-TKIs Agains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Uncommon EGFR Mutations: A Post Hoc Analysis of the  BE-POSITIVE Study. Clin Lung Cancer. 2018 Jan;19(1):93-104
[2]https://www.mdanderson.org/newsroom/2017/10/drug-yields-high-response-rates-for-lung-cancer-patients-with-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