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央视大曝:别被"基因检测"忽悠!

2017-06-28 14:43:447维视角

 


 

    江苏农民陈伟珊做基因检测后购买20多万元保健品,意识到可能上当,跳河自尽。测身体、测情商、测天赋…专家表示,有疾病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发病,错误导向的解读使基因检测沦为保健品促销工具;以某一两个基因判断孩子是否有天赋没有科学依据,别盲目相信!


 


 


 

    延伸阅读:
 


 

  “认识基因检测,可以救你性命”,讲台上,一名自称为某研究学者的中年人对着被组织而来的一百多名幼儿园园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基因检测近年来备受家长们青睐,通过基因测试孩子的性格、天赋……基因检测的市场在不断扩大,问题也越发凸显。那么,目前基因检测市场上有哪些乱象?基因检测是否“万能”?目前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检测是否触犯了政策法规?且看小编一一道来。

    基因检测乱象频现:万能、高价、欺骗……

    基因检测是指取被检测者的血液、口腔粘膜细胞,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基因芯片等技术,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进行检测,并从中分析出包括疾病风险、用药安全、营养代谢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一些所谓的基因检测公司大肆宣扬,打出基因检测“能测出孩子抑郁、早恋、酗酒、网络成瘾等40多种基因”“为您翻译身体密码”等口号。在他们的宣传里,基因检测似乎是万能的,一切人生问题都有提前预知的可能。

    对此,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徐传辉在接受采访时说,基因在人类的疾病、天赋、性格、情商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以目前的科研进展来说,通过基因测序来了解性格、特长、智商,还为时尚早。虽然,通过血液可以获知获知全身的四五百种基因,但临床上真正有价值的基因信息,只有几十个。

    据了解,一些不规范的基因检测,往往成为保健品的营销手段,成为保健品公司进行虚假宣传的工具。

    据中青报报道,2016年,江苏省江阴市一名务了一辈子农的陈伟珊在花费二十多万元给全家购买了整套基因检测服务后,其受到的报告显示在宫颈癌、胆固醇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阿尔兹海默症等症状上遗传危险系数过高。而报告提供的解决方案,则是购买某品牌的保健品。陈伟珊正是出于对基因检测报告的信任,而花费了数万元购买了保健品。之后,陈伟珊发现自己上当了,绝望之中,选择了跳河自尽。

    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保健品公司这样的客户提供有特殊目的的基因检测服务,已经逐渐成了很多基因检测公司的核心模式。此外,一些体检中心、美容会所、月子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也通过与基因检测公司合作,通过基因检测为其带来更多客户,趁机提高价格。

    市场上的一些基因检测企业,利用普通人对基因科技信息的不了解,推出价格虚高的检测套餐,赚取高额的利润。据了解,一般正规的基因检测机构是根据检测项目来收费的,单项检测一般需要几百元。

    基因检测政策大盘点 集中于近3年

    2014年2月,CFDA和卫计委叫停所有基因测序业务,对行业进行集中整顿。

    2014年3月,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已经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且符合申报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试点,同时明确申请试点的基因测序项目。

    2014年12月,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这三个专业的第一批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名单。

    2015年1月,卫计委妇幼司正式批准108家医疗服务机构开展NIPT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并审核通过13家机构开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临床试点。

    2015年3月,医政医管局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测序临床试点名单。此后CFDA批准了几款用于高通量测序的仪器、检测试剂等。

    2015年6月,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重点发展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技术,并将在3年时间内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有关复函,批复在全国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基因检测能力覆盖50%以上出生人口的目标,强调了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整合不同数据层面的生物学信息库,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除了全国性的政策规定外,海南、湖南、贵州、福建等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基因方面的政策规定。

    花样检测超出国家规定范围 缺乏必要资质

    基因的确决定表型,但如果机构宣称某个基因可以决定某种表型,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李功昆表示那就“纯粹是忽悠人、骗人,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如今,基因检测企业遍地生花,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基因检测企业已经超过150家,并且趋势渐长,那么这些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企业是否合法?

    从国家发布的基因检测相关政策规定来看,对基因检测范围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应用于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

    对于上述出现的一些商业机构宣传的各式花样检测,并不符合国家规定,而且这些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资质。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王军一透露,正规的基因检测机构要有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然而,目前,很多基因检测机构并没有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这些基因检测企业是否违法还有待考察,但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符合伦理的,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造就的,过度依赖基因并且检测解读基因,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小孩子来说,无异于被“贴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多年前,美国也掀起了类似的基因检测狂潮,很多商业机构声称可以检测人各种疾病的发生,后来由于没有科学依据和不符合伦理而叫停。

    (胡程平根据中青报、四川在线、新华社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