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基因检测在阿司匹林抵抗中的应用

2017-08-07 20:00:02和济药学服务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脑卒中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患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同其他抗血小板药一样,阿司匹林也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若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阿司匹林抵抗定义:

阿司匹林抵抗通常是指阿司匹林不能发挥预期的生物学作用或者不能预防栓塞性疾病。欧洲心脏病学会将阿司匹林抵抗分为临床抵抗和实验室抵抗。临床抵抗是指阿司匹林不能按预期预防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实验室抵抗是指经体外血小板活性检测,阿司匹林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抵抗因素:

1、基因多态性也在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能够显著地影响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反应性。目前,对于COX-1和血小板受体P2Y1P2Y12以及糖蛋白IIb/IIIaGPIIb/III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仍存在众多争议。Meta分析证实,GPIIb/IIIa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具有明显正相关。

2、患者依从性差可以使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减弱甚至失效,这种现象称为假性阿司匹林抵抗,但它已成为阿司匹林抵抗十分常见的原因。一项包含50279例冠心病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间断性使用阿司匹林增加约3倍心脏不良事件风险(OR=3.14P=0.0001),从而引起阿司匹林抵抗。

3、药物相互作用也会降低阿司匹林在体内的血药浓度,从而引起阿司匹林抵抗。例如,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者COX-2抑制剂可减少与阿司匹林竞争的蛋白结合位点,并增加其代谢,从而降低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合用也可以使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并通过胃肠粘膜上的酯酶增加阿司匹林的灭活。

4、患者的合并症也有可能增加其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风险,如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和炎症性疾病都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关,特别是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时,这些伴有并发症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的治疗措施:

目前有研究证实,针对导致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可能机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增加阿司匹林剂量、改善患者依从性、增加使用频率、增加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等。可改善患者对阿司匹林治疗的反应性,从而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


结语:

阿司匹林抵抗是造成抗血小板治疗失败的一个十分常见的原因,会使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增加。除了疾病因素和依从性因素以外,相关基因突变是造成阿司匹林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患者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遗传信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实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