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抗逆力和基因有关吗?

2017-07-04 23:04:27家庭抗逆力resilience

 

   荐文:抗逆力和基因有关吗?



 


 

抗逆力和基因有关吗?是不是有人天生对环境比较敏感?


 

比如,同样是下雨或外界的噪音,有人被搅扰地辗转反侧,有人却能呼呼大睡;同样被叫成“大胖子”,有人愁眉苦脸,闷闷不乐,有人却一笑而过。 

 

如果有人天生敏感,即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一旦遇到困境,比如分手、父母离异、战争等,他们是否就一定变得比别人脆弱?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家、脑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脑部结构、基因、神经系统对环境感知力(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的影响。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篇Michael Pluess的文章“个体环境感知力的差异研究”(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01

什么是“环境感知力”


 

环境感知力就是个体在面对外界影响时对刺激的认知及内在处理过程。也就是,我们怎么看待外界刺激事件?比如,怎么看待别人骂我?父母离婚时我心里会怎么想?


 


 

02

真的有人天生敏感吗?


 

Michael提出人类不同基因类型确实会影响人们的生理结构,比如杏仁核(amygdala)的多少, 海马体的结构和功能(hippocampus structure and function),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进而使得人们对外界环境做出判断,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根据研究,基因中血清胺(serotoin)与抑郁有关,而且血清胺(serotoin)有长、短之分。由于人类基因成对出现,因此,血清胺就会出现“长长”、“长短”以及“短短”三种组合方式。
 
三种组合方式中,“长长”组合的人,外部环境刺激对其影响比较小;而“短短”及“长短”组合的人,则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也就是说,从人类基因组合上来看,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敏感程度确实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人天生会对环境敏感。


 


 

03

敏感的人只对负面事件敏感吗?


以往我们更多关注人们是否对负面事件敏感,然而,Michael研究指出:对环境敏感是双向的。即:基因中的血清胺(serotoin) 以“短短”、“长短”组合的个体既对负面环境刺激敏感,也对正面环境刺激敏感。

 


 

然而,需要提示读者的是:基因不是决定人们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唯一或绝对因素。人对环境敏感,不代表一定会发展出危险性行为。人的行为最终还是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04

脑科学对抗逆力研究的启示?


 

个体基因组合的差异,确实影响了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敏感程度。有人天生敏感,有人不易受环境影响。通常,这种“敏感”是双向的。

 

鉴于此,提示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或是学校老师,在看待案主,服务对象或学生时,要高度尊重不同个体差异。


 

此外,有时候工作者很容易沮丧,挫败,因为服务对象一直没有改变。个体基因差异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解释视角,也许那些血清胺以“长长”方式组合的个体不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行为改变也就不明显。

 

更重要的是,此研究也可以提示那些自觉“敏感”的小伙伴们,接纳自己的不同。


 


 

1

END

1


 

这是家庭抗逆力平台2017年第53篇文章(总第73篇),希望我们一起营造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生活。


 

再次感谢,感激每一个人。


原创作者简介


 

苏菲


 

港漂四年,回流北京

乖巧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叛逆的心,常在事物的两极游走,努力寻找平衡

曾在香港高校及青少年服务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出国英语培训老师

感恩当下,但不放弃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无论是处在高山或低谷,亦或只是平淡,回头再看,都会发现生命的奇妙和存在的意义。

在这个平台里,愿与你同行

分享我的故事,也聆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