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生命 守护健康

迈基诺基因董事长:“小而精“的基因捕获技术将成为热点

2017-06-29 13:00:09火石创造

摘要

8月4日晚,火石百家邀请了北京迈基诺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建博士,为大家分享“基因捕获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本次演讲主要介绍了基因捕获技术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方向、行业壁垒和市场情况等四个方面。

 


 

在开始前,小编节选了一段录音,分享给大家。

 


 


 

基因捕获技术处于高通量测序的样本处理环节,是检测服务的上游。针对不同系统的疾病,可以设计不同的探针。其优势明确,既满足了研究需求,又降低了成本,非常适合精准医疗的发展。
 



 

基因捕获技术的发展历史


 


 

•  1989年,英国牛津大学的Southern等取得了在刚性载体表面固定寡聚核苷酸及杂交法测序的专利,与此同时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也提出了运用杂交法测定核酸序列(SBH)的设想。
 


 

•  1994年,一种用于检测β-地中海贫血病的基因突变的基因芯片被研制出来,筛选了100多个β-地中海贫血病已知的突变基因。


 

•  1995年,一些国际大公司与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商业价值的生物芯片及其相关的分析技术。


 

•  1997年,世界上第一张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含有6116个基因的酵母全基因组芯片在斯坦福大学Brown实验室完成,从而使基因芯片技术在全世界迅速得到应用。


 

由于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需耗费大量成本和时间,且测序深度已不能满足疾病分析需求,因此有选择性的深度测序——目标序列捕获结合NGS技术已逐步成为基因组学研究中的热点技术。


 


 

技术对比


 


 

传统的目标片段富集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需要设计多组引物,且对于不同的亚型需要设计不同的引物,实验条件需要多次摸索,操作较为麻烦;


 

2、PCR扩增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对于未知亚型的富集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3、特异性不够高。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


 

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的发展,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所谓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是指根据已知特定基因组区域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反应将目标区域捕获下来,随后进行二代测序的方法。它是基因芯片技术与NGS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作用


 

1、检测区域明确,只需对基因组中感兴趣的候选区域进行测序即可满足研究需求;


 

2、成本低,大幅度缩减的测序区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非常适合大样本量的研究;


 

3、更精准,通过目标区域测序可对候选位点或基因进行验证,也可进一步找到候选区域内的易感位点,非常适用于QTL精细定位以及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等研究。


 

•  根据杂交环境的不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可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方法。液相杂交系统与固相杂交系统相比具有两大优势:


1、杂交效率更高;

2、易于操作,时间短,便于自动化操作。


 

因此,液相杂交系统逐渐成为基因捕获的主流。


 


 

相关试剂的审批难点


 


原材料筛选


试剂盒中最关键的工具酶以及分离材料等以进口产品为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以及质量控制。企业自制的质控品、参考品的定值溯源以及质量控制。
 


 

工艺


如何设计合适的探针,如果探针特异性太高,在DNA捕获时就会产生有利于参考序列(与探针完全互补的序列)的选择,这在后期数据统计上就会产生明显的偏差,而探针太长又会有太多的非特异杂交,非目标序列会急剧增加。在工艺研究阶段,如何确定半成品的质量标准。


 

如何有效验证捕获的特异性


捕获特异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捕获探针的设计不佳,捕获条件不理想,基因组DNA中重复序列的封闭不充分及基因组DNA与捕获探针的比例不合适等因素都会影响捕获的特异性。


 

 临床验证


 

多目标基因捕获试剂盒,由于位点突变率很低,很难找到足够的病人开展临床试验,并且检测结果也无法去验证;对样本种类、样本浓度、样本总量有一定要求,要考虑样本的前处理问题。


 

适用仪器

捕获测序如适用于不同的测序平台,反应条件是否有差异,在工艺体系研究阶段以及分析性能验证阶段要进行确认 。


 


 

临床推广应用方向和行业壁垒


 


 


 

基因临床推广应用方向


 

新生儿的筛查、遗传疾病的防控、临床的辅助诊断、肿瘤的靶点用药、肿瘤液体活检、肿瘤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限于检测时间过长、检测结果解释的不确定性,要进入临床全面使用,还需要市场酝酿和数据积累;


 

2、个性化药物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和标准化的政策监管;


 

3、新技术层出不穷,造成产品的验证和更新应接不暇。



 

行业的主要壁垒


 

•  技术壁垒

对于行业上游而言,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本高昂、研发周期较长,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行业上游关键技术,技术壁垒较高。


 

对于行业中游,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是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当下生物信息学相关人才极为匮乏,对于高质量的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仍存在较高的技术要求。


 

•  人才壁垒

基因检测分析涉及的学科和领域包括生物工程、医药科学、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所有产业环节都对人才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开拓发展思路有较高要求。


 

•  行业监管壁垒

基因检测技术受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使用的监管;基因检测机构需要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基因检测试剂需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备案。


 

•  规模效应壁垒

如何整合检测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使用是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中游行业企业数量较多,检测数据较为分散,部分企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在某些细分领域积累了一定数据,有助于提升其检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新进入者而言,由于难以快速获得大量数据信息,开展优质服务面临一定困难。


 


 

潜在的市场情况


 

 技术突破奠定行业广阔成长空间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突破极大降低测序成本、医疗大数据时代来临,从2007年到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从7.94亿美元以33.5%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亿美元左右。据BCC Research预测,2013年-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仍有2-3倍的增长空间,五年间的复合增速或将维持21.1%的水平,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17亿美元。


 

•  中国起点低、潜力大,或将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  国家产业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  基因捕获技术、数据分析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突破口


 


 

问答环节


 

提问1:随着二代测序成本的下降,未来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会不会和捕获测序的程序相当?如果可以,未来基因捕获还有还有存在的必要么?独特的应用点在哪里?


 

伍博士:全基因组测序虽然成本下降,但是因为区域太大,不能实现所有应用,比如ctDNA检测需要10000x的测序深度,而全基因组一般只做30x,如果做10000x成本将过高,而捕获测序就能实现10000x的目标。所以,这就是捕获测序的存在空间。


 

另外,从成本、临床应用便捷性、准确性等方面考虑,捕获技术在未来很长时间还是会作为测序的主流。每一个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完全被另外一个技术替代是不现实的。


 

提问2:基因捕获技术已经很成熟,安捷伦,罗氏等大牌公司产品面市已经有几年了,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你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如何与这些公司竞争


 

伍博士:我们的优势有几个:首先,我们是国产化的公司,在国内有成本优势;试剂盒的定制也非常的方便,特别是针对一些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试剂盒在制作上快捷,个性化更精确还能大幅度的降低我们的研究成本。其次,我们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最后,我们定位为有核心技术的基因诊断企业,不仅提供试剂盒,还做辅助诊断、报告分析遗传咨询。我们既有上游服务,又有下游服务,打通了产业链。